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胡蝶是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她非常幸运,在将女电影演员视为风尘女子的年代,她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胡蝶又是不幸的,她的高颜值给她带来了很多烦恼,让她陷入了“蝶雪解约”“蝶舞春风”之类的绯闻。胡蝶向来洁身自好,却无端陷入绯闻,后人又信以为真,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一、得一心人
1908年,胡蝶在上海出生,祖籍广东鹤山。胡母只生一女胡蝶,所以力劝丈夫纳妾。胡父所纳之妾是旗人,为胡家生了四子一女。胡蝶和庶母及庶母的母亲关系都很好,有人就将胡蝶和旗人庶母混为一谈,把胡蝶当作旗人。
胡蝶喜好艺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电影非常流行,看到荧幕上的女明星,胡蝶也跃跃欲试,想踏足电影行业。1924年,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16岁的胡蝶决定报考电影学校,很幸运,她被顺利录取。
毕业后的胡蝶经过林雪怀的介绍进入了“上海友联影片公司”,与林雪怀合演了一部《秋扇怨》。胡蝶在电影中的表现可圈可点,引起了“上海天一影片公司”老板邵醉翁的注意,将胡蝶挖到了自己公司。之后,胡蝶陆续拍摄了几部电影,名声渐起,胡蝶又转到了明星公司。
少女胡蝶(16岁)
胡蝶能进入电影行业乃至大红起来,林雪怀确实给了她很大帮助。胡蝶之父有意让女儿嫁给林雪怀,胡蝶自己也很喜欢他,两人很快订了婚。胡蝶成了大明星,而林雪怀却郁郁不得志,还染上了不良嗜好。所以胡蝶的成就非但没有让林雪怀高兴,反倒是让他倍感压力,最终两人感情破裂,解除了婚约。
胡蝶之后在堂妹胡珊的家里结识了潘有声,两人相谈甚欢。潘有声认识胡蝶时,还是礼和洋行的一名普通雇员,后来转到德兴洋行做了总经理。潘有声理财有方,为人又和善,身材高大,虽然是生意人,身上却有一股读书人的气质,这让胡蝶既意外又欣赏。胡蝶作为当红明星,却从不摆架子,待人和气,对电影事业十分虔诚,潘有声也很欣赏胡蝶,认为她是一个难得的新时代女性。两人顺理成章地确立了恋爱关系。
潘有声父母早逝,家世不显,社会地位也不高,在经济上更不及胡蝶,但他对胡蝶精心呵护,体贴入微,也很支持她发展事业,胡蝶父母对他十分满意。1935年11月23日,胡蝶和潘有声在上海一座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婚礼极其热闹,除了双方亲朋好友到场祝福,还有新闻记者和影迷前往观礼者,总人数不下2000人。胡蝶在婚后选择了息影,把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家庭生活上。不过,碍于老东家的情面,胡蝶婚后又主演了《女权》和《永远的微笑》两部影片。
与丈夫潘有声的结婚照
二、逃离香港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月份,日军进攻上海,胡蝶所在的明星公司被日军占领,胡蝶也不用拍片了,她和丈夫潘有声移居香港。起初一年,胡蝶完全成了家庭主妇,除了照料家庭,就是参加各类聚会,偶尔接受记者采访。
1938年,仍留在上海的影坛奇人张善琨赴香港补拍影片《貂蝉》,拍摄之余,他专门造访了胡蝶,邀请她到自己的新华公司,胡蝶欣然应允。在香港时,胡蝶拍摄了《胭脂泪》《绝代佳人》《孔雀东南飞》等影片。原本以为香港是殖民地,能够远离战火,却没想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很快占领了香港。日军在香港肆意妄为,随意出入民居。胡蝶深感耻辱,索性闭门不出,但她还是难以摆脱日军的纠缠。
《孔雀东南飞》1941
1942年初,胡蝶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和久田幸助,这个衣冠楚楚的日本人负责监视在港名人,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试图拉拢一些中国文艺界名人下水,充当“文化汉奸”。
胡蝶知道和久田幸助曾经威胁梅兰芳,要他在香港登台演戏,被梅兰芳蓄须加以拒绝,现在他又盯上了自己,邀请她拍摄电影,到东京作客等等。情势危急,胡蝶下决心要离开香港,丈夫潘有声设法联系上了在香港附近活跃的抗日游击队,请他们安排逃亡。1942年8月27日,经过周密部署,胡蝶和丈夫、两个孩子在游击队的护送下,从日本人眼皮子底下成功逃走了。
胡蝶与梅兰芳(左一)
胡蝶一行人先是到了广东惠阳,后来又到了曲江,也就是今日之韶关。韶关位于广东北部,是广东省政府临时驻地,人口骤增。“影后”胡蝶到来的消息仿佛炸开了锅,人们非常敬佩她不畏日军威逼利诱、不计生死穿过封锁线的壮举。胡蝶在此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她在会上慷慨陈词,表明了自己共赴国难的决心。
在曲江,胡蝶一家起初找不到房子,只能住在船上。后来,在电信局长李大超的帮助下,才找了块空地盖了一座简陋的房子,取名“蝶声小筑”,一家人总算安顿下来。在逃离香港前,胡蝶已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打包了30多个箱子,托付给具有侠义心肠的奇女子杨惠敏,请她托运回内地。可是,行李半路出了差错,没有到胡蝶手里,而是全丢了。胡蝶听闻消息后,大病一场。
唐艺昕版杨惠敏(《八佰》)
三、到大后方去
在曲江住了一年多,战火渐渐逼近,胡蝶打算和丈夫带家人到重庆避难。战火纷飞,去重庆的路又不好走,一路上走走停停,胡蝶一家人先是到了桂林,原本想在此驻足,无奈战火又不断逼近桂林,胡蝶一家只能离开桂林。1943年底,胡蝶和家人终于到达重庆。
前半生省吃俭用所攒下来的财物全部丢失,这让胡蝶非常苦闷。到了重庆后,胡蝶常常与旧时好友相聚,或参加一些交际应酬,以排遣心中不快。抗战爆发后,政治文化中心西移,大后方电影逐渐繁荣起来。胡蝶从香港逃到重庆,一路所见无不凄惨,她对侵略者更加痛恨,因此选择拍摄抗战影片。
1944年8月,胡蝶参演了《建国之路》,需要到桂林拍摄外景。胡蝶随外景队到达桂林不久,就碰上日军大规模进攻桂林。电影没拍几个镜头,外景队就仓皇撤退,年底才回到重庆,之后胡蝶再也不参加拍电影了,赋闲在家。
抗战结束后,胡蝶和潘有声带领家人回到了上海,过了一段时间,又去了香港,直到潘有声去世。女强男弱的婚姻大都结局不太好,但胡蝶和丈夫却恩爱有加,相伴到老。
在丈夫去世后,胡蝶先是在台北住了10年,后来又到温哥华与儿子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在78岁时,胡蝶开始动手撰写回忆录。1989年4月25日,胡蝶在温哥华去世,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胡蝶要飞走了!中国,衷心祝愿你繁荣昌盛!”
晚年的胡蝶
文史君说
在一些文艺作品中,胡蝶和戴笠被绑到了一起。都说胡蝶在重庆曾被戴笠秘密包养,甚至还要与之结婚,还说戴笠在飞机失事前回上海就是为了见胡蝶。传言绘声绘色,到底是真是假呢?
按说胡蝶性格沉稳,为人落落大方,洁身自好,看不惯一些女明星仗着美貌嫁给权贵,过挥霍生活。胡蝶择夫也不看重出身,不论是林雪怀还是潘有声,都不是上流社会出身。很难想象胡蝶在为人妻母后会改变初衷,而投入到人人厌恶、避之不及的大特务头子戴笠的怀抱。关于胡蝶和戴笠的关系,比较可能的解释是胡蝶到达重庆后,与戴笠因为某事产生过交集,而戴笠极为好色,好事之徒遂添油加醋,将二人关系描绘成了戴笠金屋藏“蝶”的桃色新闻,而胡蝶在自传中对这类传言也不加辩驳,以致于在胡蝶去世后传言还是不息,“蝶舞春风”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谣言从未止于智者,关于胡蝶的谣言也成了胡蝶传奇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朱剑:《电影皇后:胡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凤群:《胡蝶事迹考》,《五邑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戴笠潘有声胡蝶香港林雪怀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