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援引彭博社报道,自2月10日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加征15%关税后,40天内未从美国进口一滴LNG。这一消息,让此前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将LNG作为贸易谈判“筹码”的言论,沦为笑柄。
今年1月,鲁比奥宣称LNG应成为贸易谈判“筹码”,企图借能源优势在中美贸易博弈中施压中国。美国作为全球最大LNG出口国,2024年出口量达8690万吨,看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LNG进口国市场(2023年进口量7132万吨),便妄图拿捏。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美国此举并非偶然。2月美国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随后2月10日,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LNG关税提升至15%。政策效果迅速显现,彭博社汇编的船舶跟踪数据显示,此次中国暂停从美国进口LNG,是自2023年6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商品分析公司Kpler提供的船舶跟踪数据表明,目前没有任何美国LNG运往中国。
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415.84万吨,占同期进口总量的5.4%,美国位居中国LNG供应国第5位。这一数据看似可观,却远未达到让中国在能源供应上对美依赖的程度。在中国庞大的LNG进口版图中,美国LNG仅占一小部分。中国LNG供应渠道多元,澳大利亚、卡塔尔、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国对中国的供货量远超美国。
随着中国停止进口美国LNG,全球能源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与美国卖家有长期合作的中国买家,正将美国LNG转售给欧洲。欧洲因能源危机,对LNG需求旺盛,中国这一转售行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欧洲能源紧张局面,也侧面反映出美国能源在全球市场的流向受中国政策影响而改变。
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资料图)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不再愿与美国卖家签订新协议,纷纷寻求从亚太地区或中东采购LNG。澳大利亚能源巨头伍德赛德能源抓住契机,3月17日宣布与中国华润燃气公司签署长期LNG销售协议,自2027年起,15年内每年供应约60万吨LNG。这是多年来中澳公司首次签署定期LNG供应协议,标志着中澳贸易关系改善,澳大利亚在这场中美LNG博弈中成为“最大赢家”。
澳大利亚能获此机遇,离不开其自身努力。近年来,澳大利亚调整外交政策,阿尔巴尼斯政府秉持务实合作态度,改善与中国关系,一改莫里森时期紧张局面,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良好氛围。澳大利亚LNG资源丰富,运输距离相对美国更近,成本优势明显,契合中国能源进口多元化需求。
中国在能源供应领域,一直致力于多元化战略。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较往年有显著提升,增强了国内能源自给能力。煤炭、可再生能源以及俄罗斯陆路输送的天然气等替代能源,正逐步削弱中国对海运天然气的依赖。从俄罗斯管道气、中亚液化气到中东现货气,中国构建起立体化能源供应网络,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资料图)
中国停止进口美国LNG,影响的不仅是中美双边能源贸易,更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激起涟漪。美国LNG生产商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后,需重新寻找买家,开拓新市场难度不小。欧洲虽因俄乌冲突能源需求大增,但欧洲自身也在推动能源转型,寻求多元化供应,且欧洲市场竞争激烈,美国LNG进入面临诸多挑战。而中东国家则加速与中国能源合作,卡塔尔在2024年已成为中国第三大LNG供应国,未来合作有望进一步深化。
鲁比奥将LNG作为贸易谈判“筹码”的想法,因中国果断反制而落空。这一事件彰显中国在能源领域的自主战略定力与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正稳步提升,未来将继续在能源供应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方面发力。美国若继续在贸易和能源问题上采取单边主义,滥用所谓“筹码”,最终只会被全球能源市场抛弃,在国际能源博弈中失去优势地位。